2018年8月,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多个重要生产基地遭勒索病毒WannaCry变种入侵,致基地全产线停摆,第三季度营收将受此影响减少约3%,毛利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。
2019年3月,丰田在短短五周时间内遭遇两次网络攻击,储存超310万丰田和雷克萨斯车主的销售信息的服务器被入侵。对于这批车主信息是否遭泄漏,丰田方表示短时间内不得而知。
2020年8月,Canon遭Maze勒索软件团伙攻击,其电子邮件、美国网站及其他多个内部应用程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16日,由于Maze在网上泄露佳能美国公司约2.2GB的营销数据和视频文件,使得佳能部分内部系统中断。
……
近年来,各类企业网络安全事件频频爆出,无论是办公场景还是生产场景都未能幸免。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1) 具有共享性、交互性、开放性等特征的网络环境,本就容易受到黑客、恶意软件等攻击。
2)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,企业和组织安全体系架构日趋复杂,多源异构数据日益累积堆叠,传统的分析能力跟不上数据的增速。
3) 新型威胁不断兴起,内控与合规深入,传统的分析方法存在诸多缺陷,越来越需要分析更多的安全信息,更加快速地做出判定和响应。
企业网络安全事件一旦发生,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的网络瘫痪、数据丢失和蓝屏,还会影响多个系统的正常运转。若危机不能及时解除,业务发生中断,企业极有可能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。为此,企业必须积极主动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策略——网络监控,从而确保企业网络的安全与可靠。
然而,在构建企业网络安全屏障的过程中,不少企业都在来回“绕路”或不停“踩坑”。Enterprise Management Associates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:“在开始将软件和基础设施迁移到云平台之前,一个典型的企业就使用4到10个工具来监控和排除自己的网络故障。”
事实上,企业真的同时需要这么多个工具来监控和排查自己的网络故障吗?显然这个必要性不是很大,绝大多数时候使用1个真正靠谱的工具,例如“稻田网络”的一站式网络监控服务,远比同时使用4个甚至是10个不靠谱的工具要有用的多得多。
声明:本平台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